在這之前,在涼山眾多民族中認為彝族人從云南遷徙而來?晒P者最近閱讀了彝文古史詩《勒俄特依》、《古侯尼夫》、《勒俄阿布》(公史篇)等書時,發現在《君王尋地記》一章,可看出彝族最早系西北遷入大涼山,云南彝族也是從大涼山涉過金沙江遷徙而去的。 在《勒俄特依》、《古侯尼夫》、《勒俄阿布》以及油印本《古侯》等彝文書中,尤其是在《君王遷徙錄》和《古候曲涅尋地記》等章節里,有一條彝族早先人群從西向東,再向南的遷徙地名敘述。這條遷徙路因年代久遠而無法知道一些地名在何處外,但現在在涼山境內的一些地名依然還存在。這條遷徙路線大致從貢嘎山下至西昌,從西昌到昭覺,再到雷波,再到云南永善,最后抵達云南昭通或洱海一帶。 涼山境內的遷徙線路為:麻迪爾曲波(貢嘎山)———尼日爾覺(瀘定)———阿七比爾(冕寧境內)———勒洛俄卓(西昌)———木特董勒(大興)———普詩甘同(玄生壩)———沙拉地坡(爛壩鄉)———斯克拉達(四開)———久圖木沽(好谷鄉)———好谷交腳(昭覺)———尼木卓黑(竹核)———金義素羅(黃茅。展迥荆ㄈ展l)———特覺拉達(布拖縣拖覺區)———阿尼瑪合(金陽縣獅子山)———日史特布(不詳)———日史布卡(金沙江)———日史破卡(不詳)———伊木合木(不詳)———合古夜洛(云南永善境內)———滋茲南見(云南昭通境內)———滋茲普烏(洱海一帶)。 彝族人遷徙至日史布卡(金沙江南岸)后,書中記載說,遷徙隊伍中的部落酋王———“普合”在此生下了三個兒子,經過路程的短期休整后,最后到達滋茲普烏。在滋茲普烏這個地方,書上還有這樣的描繪: 屋上方有山有坡是處好放牧之地 屋下方有田有地可種稻 山坳中有壩有樹可住人 有大壩子可供賽馬 有沼澤可供放豬群 村里有路可供年輕人游玩 庭院內可供好女擺家! 據有關學者實地考證,目前云南洱海一帶與上述書記中所敘述的竟一致?梢,彝族在幾千年游牧遷徙史中,只有一支是從西北遷入云南的,而涼山彝族可能是在這次遷徙途中留下的一部分。阿都魯普 來源:中國網
責任編輯:雷葳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