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夏經緯網10月23日訊:臺灣中時新聞網22日發表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一篇題為《“政府”是炒房元兇》的文章,指出蔡當局炮制臺商回流政績,以巨額融資和利息補貼為工具,致使數千億資金,流向不動產,造成了房價飆升的惡果。 全文摘編如下: 近來全臺房價熱銷,價格節節高漲,還傳出“時殺”的個案。臺“央行”直指房價走高的原因,第一個便是臺商回臺投資帶動需求激增。但其實當局也是助長房地產飆漲的元兇。 “臺商回臺投資”是蔡當局重要政績,根據投資臺灣事務所10月7日新聞稿指出,“投資臺灣三大方案”已吸引包括204家臺商返臺投資約7885億元,帶來6萬5219個就業機會。 不過,亮麗的數字只是廠商表達的投資意愿,與實際金額有相當大的差距,財政部門負責人蘇建榮10月19日受訪則表示,僅有2000多億元的資金回流,實質投資大約更只有600多億元。 為達成該政績,當局行政主管部門“國發基金”提供巨額的融資與高額利息補貼,如“歡迎臺商回臺投資項目貸款”(即所謂“歡迎臺商回臺投資方案2.0“),就以“支付委辦手續費”為名,進行補貼貸款利息之實。去年該政策推出之初,補貼利率竟為離譜的1.5%,期間高達10年之譜。 以當前貨幣寬松利率偏低的情形下,當局提供高于市場行情的利息補貼,果然引發企業瘋狂申請,未及5個月申請額度達377億元,幾乎是原本“國發基金”匡列200億元貸款的2倍額度。 之后當局被迫將貸款總額度大舉提高至5000億元,僅中小企業仍維持1.5%的超優惠貼息;非中小企業則大幅調降貼息利率,以階梯式0.5%、0.3%與0.1%辦理,補貼期間也調整為5年。 由于方案太過優惠,島內廠商抗議當局獨厚海外臺商,“國發基金”只好也推出島內廠商適用的“根留臺灣企業投資項目貸款”方案,貸款總額度800億元,條件比照非中小企業臺商,一樣是三級的利率。 “政府”提供低成本甚至是無成本的資金,即使沒有貸款需求的海外臺商與在臺企業也積極申請,市場多了數千億的資金,除了部分用于企業發展所需外,不少用于搶地,導致全臺工業區土地水漲船高,接著帶動周邊的住宅與商辦的需求,成為引爆臺灣房地產搶購潮的一股力量。 這也是為何此次不動產漲價,與過去由臺北與新北起漲不同,這次雙北漲幅相對有限,反而“六都”中是以工業區需求較高的新竹、臺中與高雄等地漲幅較大,呈現南熱北溫的結果。 民進黨為灌水臺商回臺投資數字,以提供貸款利息補貼為政策工具,原本政策目標在于大舉新增島內投資,結果目標未達,資金大幅流向不動產,不但臺灣賠上巨額的資源,還造成房價飆升的惡果。
責任編輯:李欣 |